第6集剧情:稻之恒
养育人类上万年的稻米正面临着自然环境与文化生态的严峻挑战,面对着被污染的河流与土地、正在渐渐消失的古老村寨、无人耕种的荒田和被遗忘的习俗,谁来守护小小的稻米?
70多岁的侯阿婆侯玉金是龙脊古壮寨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。阿婆丈夫去世得早,她靠着一个人种几亩稻田,把两个闺女培养成人。闺女长大出嫁后,这间上百年的祖屋平时就剩下她一个人。龙脊梯田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名胜之后,阿婆住的古屋也成了景点。阿婆平日守着古屋,给客人煮油茶,作讲解员,大女儿给村里编排舞蹈,舞蹈演员都是龙脊的普通村民,这些舞蹈的动作都来源于他们的日常耕作,这种传统的文化形态也只是为了吸引游客才保留了下来。
文化学者玄松南多年来致力于稻作文化保护,常年奔波于山寨田埂。在玄松南眼里,这些深山里的民族山寨,存活着很多与稻作农业伴随而生的风俗,这些原始的稻作文化密码记录着一个民族成长的经历。然而,日渐消亡的稻作文化让玄松南感到伤感与无奈。
与文化生态一样,稻米的自然环境也危机重重。为了提高稻米产量,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,加剧了水和土壤的污染,稻米的栽培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栽培稻的祖先野生稻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,野生稻大面积消失,作物种质资源专家杨庆文与陈成斌奔波于野外山林,寻找并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野生稻,为了稻水的优良基因得以延续,保持水稻基因的多样性。
野生稻之所以如此重要,是因为其蕴含着稻米的原始基因。探索稻米的起源,必须依赖野生稻。2012年10月4日,中国科学家韩斌在世界上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之一《自然》发表了一篇生物学论文,他运用最新的生物基因工程技术,发现现代栽培稻与广西的野生稻最具亲缘性,说明世界稻作很有可能起源于中国广西。